今天分享的是:2025非银行金融行业中国机构配置手册之机构合作篇:生态汇流配资操盘股票,竞合之势
报告共计:115页
中国资管行业大变局:银行、保险、基金如何联手重构财富管理生态?
在金融市场加速变革的当下,中国资管行业正经历着深刻的生态重构。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与公募基金这三大主力军团,正从过去的“各自为战”转向“生态汇流”。它们凭借各自独特的资源禀赋,在竞争中寻求合作,共同构建覆盖投资者全生命周期的财富管理服务闭环。这一趋势不仅重塑着行业格局,也将为普通投资者带来更丰富多元的理财选择。
三大机构各怀绝技,合作潜力巨大
银行理财子公司手握“渠道王牌”,依托庞大的网点网络和客户信任基础,在中短期稳健理财领域占据绝对优势。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银行理财规模近30万亿元,其中固收类产品占比超90%,成为居民“稳稳的幸福”的重要载体。其核心竞争力在于通过现金管理类产品、短期理财等工具,满足客户对流动性和稳健收益的需求,例如摊余成本法估值的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已达7.3万亿元,成为居民活期资金的重要去处。
保险资管则是“长期资金管家”,凭借久期匹配优势和另类投资能力,在养老金管理、终身保障等领域独树一帜。保险资金天然具有期限长、规模稳定的特点,截至2023年末,保险资管机构管理的资产规模超20万亿元,其中长期储蓄型产品如年金险、终身寿险等,为客户提供养老传承的“安全垫”。同时,保险资管在基础设施、不动产等另类投资领域经验丰富,例如债权投资计划累计登记规模超7万亿元,为实体经济提供长期资金支持。
展开剩余82%公募基金堪称“标准化投资专家”,以灵活的产品设计和专业的投研能力,成为资产收益增厚的“工具箱”。截至2024年末,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超27万亿元,其中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基金成为银行理财和保险资管的重要合作标的。例如,银行理财通过投资公募基金实现收益增强,2024年末表外理财投资公募基金规模近9000亿元;货币基金则凭借高流动性成为银行理财管理短期现金头寸的核心工具,规模达13.33万亿元。
合作闭环成型,一站式服务覆盖全生命周期
这三类机构的合作正形成清晰的功能划分与协同机制。银行理财作为“主账户入口”,聚焦R1-R3风险等级的中短期理财需求,像活钱管家、天添金等现金管理产品,成为客户接触资管服务的第一站。公募基金则作为“专业工具库”,嵌入银行理财或保险资管组合,例如通过股票型基金、ETF等产品,为银行理财提供权益类资产配置方案,或通过FOF/MOM专户帮助保险资管提升组合收益。保险资管则定位“长期保障支柱”,通过年金产品、绝对收益型产品等,满足客户养老、传承等长期需求。
这种合作构建起“活期理财-中长期增值-终身保障”的产品生态链。比如,客户可以通过银行理财的现金管理类产品管理日常流动资金,通过“固收+”理财组合获取稳健增值,再通过保险资管的养老年金规划退休生活,形成完整的财富管理闭环。数据显示,2023年“固收+”类产品规模快速扩张,其中保险资管的“固收+”产品平均回报率达3.5%,公募基金的“固收+”产品则通过多策略运作,为客户创造超额收益。
政策与市场驱动配资操盘股票,产品创新层出不穷
政策层面,《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等新规落地,正加速行业格局演变。资本新规对银行投资资管产品的风险权重计量提出更精细化要求,推动银行更倾向于选择透明度高、可穿透的产品,例如指数型基金、定制化专户等。这一变化促使公募基金加速推出利率债指数基金、信用债ETF等产品,2023年被动指数债基规模已达1.2万亿元,占债基比重近10%,其中机构持有比例超80%。
市场需求方面,“资产荒”背景下,机构对收益增强工具的需求激增。公募基金的量化对冲基金、可转债基金等特色策略产品,成为银行理财和保险资管的“得力助手”。例如,量化对冲基金通过衍生品工具降低波动,2023年平均收益率达5.2%,为风险偏好较低的机构资金提供了优质选择。同时,REITs等创新产品开辟了不动产投资新通道,截至2024年末,公募REITs规模超1000亿元,成为资产配置的新选项。
区域银行变革与养老市场,打开新增长空间
区域银行改革正在重塑同业合作格局。浙江、山西等8省联社完成改制,一批资产规模近万亿元的“超级农商行”崛起,预计将带来万亿级委外资金需求。这些区域银行通过合并重组夯实资本,提升投资能力,例如渝农商行、上海农商行等头部农商行,资产规模均超万亿元,未来将在资金业务和资管业务上加大布局,为公募基金和保险资管带来新的合作机遇。
养老市场则是下一个“蓝海”。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推行,预计至2030年规模将达1.45万亿元,银行、基金、保险等机构纷纷布局。公募基金的养老目标基金、保险资管的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等产品,正成为居民养老投资的重要选择。例如,个人养老金账户中,基金占比预计将从2024年的26%提升至2030年的32%,规模达4623亿元,为行业带来持续增长动力。
竞争与合作并存,生态协同成主流
尽管合作是主旋律,三类机构在部分领域仍存在竞争。例如在现金管理类产品领域,银行理财的现金管理类产品与货币基金形成“跷跷板”效应,截至2025年一季度,现金管理类理财规模6.6万亿元,与货币基金13.33万亿元规模形成互补竞争。在权益类投资领域,银行理财子公司通过设立权益投资部门、加大委外力度,与公募基金在权益投研能力上展开角逐。
但更显著的趋势是“竞合共生”。银行理财通过委外合作借用公募基金的权益投研能力,2024年理财子公司的FOF产品中,公募基金占比超60%;保险资管则通过与公募基金合作发行FOF产品,提升组合多样性,截至2023年末,保险资管FOF投资规模达12.9亿元。这种合作不仅提升了单个机构的服务能力,更推动整个资管行业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中国资管行业的这场生态变革,本质是从“产品驱动”向“客户需求驱动”的转型。银行、保险、基金三大机构通过优势互补、深度协同,正在构建更完善的财富管理服务体系。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未来将享受到更贴合需求的一站式理财方案,而行业也将在这场生态重构中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报告共计: 115页
中小未来圈配资操盘股票,你需要的资料,我这里都有!
发布于:广东省华瑞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